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83号提案《擦亮绍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底色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的关心与支持。根据您提出的意见,经会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茶产业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也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品牌兴茶、品牌强农、品牌惠农工作,对外发布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越茗”,精心培育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平水日铸、上虞翠茗、西施石笕等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市、县、企协同发展的品牌格局。如何进一步擦亮区域公用品牌底色,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竞争力,是我市茶产业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谋划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市推动茶叶品牌建设主要做法包括:
一、规范管理,推进品牌新布局。落实资金育品牌。全市出台《关于加快“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包括品牌培育在内的多项产业内容予以支持,各区、县根据产业实际,制订专项品牌政策做大做强县域公用品牌。如柯桥区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平水日铸公共品牌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平水日铸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平水日铸茶品牌的宣传等。规范管理强品牌。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实施“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合作社)主体、茶农参与”的品牌兴茶路径,专门成立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中心,推行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包装、商标使用、指导价格、品牌宣传等“六统一”管理模式,加强品质监管与品牌营销,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再上新台阶。平水日铸六统一管理模式成为全省农产品公用品牌管理的典范,平水日铸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围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百强榜。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其中大佛龙井品牌价值55.53亿元,连续十五年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精准施策塑品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入推进品牌整合与建设。2022年对外发布市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越茗”,市、县、企协同发展的品牌格局正式形成,成为浙江省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最规范的地级市。新昌县加强品牌层级管理,出台《精品茶管理办法》和《精品茶管理实施细则》,开展精品茶评选并对精品茶实行“五统一管理”,以精品化策略引领品牌价值提升,精品大佛龙井和天姥云雾市场指导价9800元/斤。上虞区联合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制订并发布我市首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地方标准《“上虞翠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引领全市茶叶品牌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品质立茶,提升品牌竞争力。坚持绿色引领。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茶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全市建成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良种茶园示范区71个,创建省级“生态茶园”28个,市级双零茶园39个,持续擦亮品牌生态、绿色底色。加快“机器换人”。累计推广各类茶叶加工机械14.26万台,建成茶叶初精制加工自动化流水线条,茶叶加工机械化率达99%以上,实现茶叶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坚持标准化提质。选育“东茗1号”“绍白1号”“越黄1号”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异茶树新品种,其中3个品种获得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证书。制订发布《平水日铸茶》《西施石笕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大佛龙井冲泡技术规程》等包括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冲泡类标准在内的团体标准19项,构建从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标准体系,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快数字赋能。加快数字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建成市级数字茶园6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家。开发“越茶香”保险一键办数字化平台,实现茶叶保险全程“数智”服务。推广应用茶树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小程序“新昌茶卫士”与茶企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产品溯源秤和“生态标签”,实现茶叶生产从茶园生态、青叶收购、茶叶加工到干茶入库等关键环节的溯源管理。
三、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为持续增强绍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声誉与影响力,我市积极创建茶文化宣传阵地并持续多年举办与组织参与各类有影响力的节会活动。连续多年举办绍兴茶博会、“中国茶叶大会暨大佛龙井茶文化节”、中国绿茶(嵊州)大会、“平水日铸”茶叶节等茶文化活动,疫情期间,创新办节模式,将展会搬上“云端”,举办绍兴“云上茶博”。“中国茶叶大会暨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荣登中国茶事样板十佳,“越乡龙井炒制大赛”更是跻身中国十大优秀茶事之列。每年有重点组织品牌茶叶(行业协会、茶企)多形式亮相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秋季选品会、长三角供销合作社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等重大展会,主动在重点茶叶销区策划举办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在国家级、省级重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益宣传,促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良好互动,有效提升我市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3年我市作为主宾城市,在北京举办2023绍兴茶文化节(绍兴茶叶博览会),绍兴主题馆以“越茗”统一形象设计,展出7大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及30多家企业特色产品,举办市、县茶专题推介活动6场,中央、港澳等7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新华网现场直播吸引观看人数435万,极大提升越茶品牌知名度,传播越地茶文化。为激活品牌新动能,2024诸暨市三茶统筹发展大会坚持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品牌赋力,推出“古茗×西施石笕”联名款、寻迹探源——“西施石笕”唐宋茶韵之旅等特色产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路径,提升品牌新质生产力,差异化构建浙江茶叶县域发展模式的实践新范例。此外,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承绍兴茶文化,让文化赋能品牌发展,我市积极创建茶文化普及的重要活动阵地,建成越茶博物馆、诸暨市越红博物馆、浙江春力茶文化博物馆三家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及多家茶专题博物馆,这些展馆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绍兴茶历史、茶产业、茶风俗。
四、多向发力,增强品牌内生力。强化部门联合。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等7部门制定《绍兴市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并下发《2023年绍兴市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工作要点》,围绕建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绿色精品基地、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文旅融合等提出工作意见,加强了平水日铸、大佛等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布局纵深,进一步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推动茶旅融合。建成中国茶市等3A级景区,打造柯桥区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诸暨东白湖茶叶香榧农业强镇、新昌下岩贝等一批茶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出了10条“绍兴茶旅”风情线,其中,柯桥区的“游美丽乡村、走御茶古道、品千年贡茶”日铸茶文化体验风情线和新昌县的“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3条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年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成为茶旅融合的典范。强化品牌保护监管。启动地理标志溯源管理机制,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一物一码”,实行产品从落地到上桌的全过程监管,全市88多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纳入“浙食链”溯源管理系统,7家企业通过“品字标”认证,拥有地理标志产品标准5项。加快电商拓市。支持茶企拓展线上销售与茶叶电商做大做强,培育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茶叶电商3家,开展茶叶销量抖音运营技巧专场培训班,举办农创客龙井茶助农直播带货季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意见,通过品质监管、研发创新、品牌营销和多融合发展等途径,做好绍兴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一、强化品牌监管。进一步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深化“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合作社)主体、茶农参与”的品牌兴茶路径,高质量推进“六统一”的品牌管理模式,加大包括“平水日铸”“上虞翠茗”“西施石笕”“越乡龙井”“大佛龙井”在内的相关标准及标准样品宣贯力度,提升品牌美誉度与标准化水平。
二、加强研发创新。聚焦茶树种质资源的深度开发,依托茶产业链专家团队,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动机制,立足本土资源选育优良品种,科学引进省外优良品种,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以良种、良法、良制,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辨识度;提档升级现有生态茶园、美丽茶园,建设数字化茶园、智慧茶园,夯实品牌绿色生态基础;加强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探索与多样化开发,依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茶院及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华发茶业、御茶村茶业、春力茶业等龙头企业,积极推动茶叶新产品的研发创新,以科技赋能品牌建设。
三、着力品牌营销。市县品牌联动,围绕绍兴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与茶叶品牌的历史文化渊源,利用国家有关部门、省组织的多种茶事活动、各级新闻媒体等传统媒介以及短视频平台、公众号、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形式,加大绍兴茶叶品牌在长三角地区的宣传、绍兴茶叶故事在全国范围的传播。办好本地特色茶事活动,支持茶叶企业参加重点销区省份茶叶展会,并支持宣传意愿强烈、品牌效应突出、市场潜力较大的企业品牌与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在各类展会期间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专场推介活动,提升绍兴茶叶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深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绍兴茶文化资源,加强茶品牌数字化建设,将茶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化的传承、数字化应用联系起来,促进茶与文化互为表里,实现茶与科技相映生辉,共同为品牌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立足“绍兴茶旅”,引导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构建“上茶山、学炒茶、赏茶艺、品茶饮、住茶宿”多形式于一体的非遗茶空间;锚定“互联网+茶”,加快发展茶叶电子商务,推动茶叶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打造茶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示范点,推动品牌管理、销售反馈、售后服务的颠覆性升级。